霜冻和霜是一回事吗?应对霜冻看这7招!

今天是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进入霜降节气后,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尤其在江南、华南地区,气温的起伏愈发明显;而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早已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霜降节气,最突出的特征是霜,在生活中,我们看天气预报的时候,除了霜也会听到“霜冻”这个词,霜和霜冻是一回事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什么是霜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疏松的冰晶,通常在晴朗的夜间出现,因为此时地面或地物的温度会迅速下降到0℃以下,使得空气中的水汽能够直接凝华成固态的冰晶。霜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二是地面或地物的温度必须低于冰点。

霜和霜冻是两个概念

霜冻是指气温迅速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害甚至死亡的现象。霜是一种天气现象,而霜冻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霜的形成主要依赖于近地表的温度和水汽含量;而霜冻的形成则主要是由于气温的急剧下降。霜对大多数物体的影响较小,主要是一种视觉上的变化;而霜冻则对农作物等具有严重的破坏力。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植物上结了霜(图片来源:新华社)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植物上结了霜(图片来源:新华社)

什么是霜冻线

每到秋季,在天气预报图中,我们就会看到一根根“带刺”的红色线段、线条或线圈,弯弯扭扭地爬在天气图当中,像蚯蚓爬过的痕迹。这些到底是什么线?预示着什么?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10月17日14时-18日14时(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10月17日14时-18日14时(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这些线叫作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它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霜冻线只出现在降水量预报图中,在气温、大风预报图中则不会看到。霜冻线通常以红色或其他醒目的颜色标注,以区别于其他气象要素的信息。这条线将预报区域划分为两个部分,红线上的“刺”所指向的区域容易出现霜冻灾害,没有“刺”的一侧则是相对安全的区域。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10月19日08时-20日08时(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10月19日08时-20日08时(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霜冻线和0℃线是两条线

在气象学中,还有另外一条线叫0℃线,通常指的是某一时刻或某一时间段内,气温为0℃的等值线。

这两条线是很容易区分的。霜冻线的位置更接近地表,受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大;而0℃线则位于距离地面约1.5米处,受整个大气层结的温度状况影响。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曲线,而0℃线则是指气温为0℃的等值线,在不考虑晴空辐射等因素情况下,日最低气温达到2℃~4℃,地表温度就能达到0℃,便可能产生霜冻。霜冻线主要用于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测和防护;而0℃线则更广泛地应用于气候区划、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

图中蓝色的线条为0℃线(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图中蓝色的线条为0℃线(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霜冻线的特点

霜冻线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季节、天气系统和地形地貌的变化而移动。在秋季和冬季,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霜冻线会向南移动,覆盖更广泛的地区。而在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霜冻线则会逐渐北移,缩小其影响范围。

霜冻线的位置和移动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大气环流、地形地貌、海洋温度、植被覆盖等。例如,在山脉地区,由于冷空气下沉和辐射冷却作用增强,霜冻线可能会更早地出现在山谷和低洼地区。而在海洋附近,由于海洋的调节作用,霜冻线的移动可能会相对滞后。

霜冻线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的差异,霜冻线的位置和移动趋势也会有所不同。

霜冻线的影响

霜冻线所覆盖的区域,当地表温度降至0℃以下时,农作物容易受到霜冻的损害。这种低温条件会破坏作物的细胞结构,导致叶片和茎部组织受损,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植株死亡。霜冻发生后,作物的生长周期可能会被延迟,导致收获时间推迟,影响农业生产的节奏和计划。

霜冻不仅会降低作物的存活率,还可能影响果实的形成和发育,导致产量显著下降。同时,霜冻后的作物往往品质降低,如口感变差、营养价值降低等,影响市场竞争力。

霜冻线的预测

预测霜冻线主要依据前期的地表温度实况,并综合参考模式预报的冷空气移动速度、地表温度及最低气温等因素。

对于平流型霜冻,预测的关键是掌握冷空气的移动方向和速度。冷空气的到来往往伴随着气温的急剧下降,因此准确预测冷空气的移动路径和速度对于确定霜冻线的位置至关重要。

在不考虑晴空辐射等因素的情况下,日最低气温达到2℃至4℃时,地表温度就可能降至0℃。预报员可以据此结合模式预报结果,初步划定霜冻线的位置。

霜冻线的位置和移动还受到地形和环境的影响。例如,地势低洼的地区由于冷空气下沉增温,可能较晚进入霜冻区;而靠近湖泊或江河的地区由于水体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可能较晚出现霜冻。

应对霜冻,这里有7招→

霜冻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危害,因此,重点要在农业领域采取应对措施,主要方法有:

熏烟法:在霜冻来临前1小时左右,点燃能产生大量烟雾的物质,如秸秆、杂草等。这些烟雾能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使近地面空气温度提高1~2℃,从而保护作物免受霜冻危害。

灌水法:在预计有霜冻出现的前一天傍晚进行田间灌水。水分蒸发和凝结过程中会释放潜热,有助于保护地面热量,提高土层温度约2℃,并延缓地表附近温度的降低。但需注意,马铃薯在结薯期不宜采用此方法。

遮盖法:使用稻草、杂草、塑料薄膜等覆盖作物。这种方法能直接提高土温和作物周围的温度,一般能提高土温1-3℃,甚至高达6-7℃,有效防止霜冻。

施肥法:在霜冻来临前3-4天,于作物田间施上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这些肥料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热量,既能提高土温,又能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地力,从而增强作物的抗寒能力。

风障法:在霜冻来临前,于田间向西北面设置防风障。防风障能有效阻挡寒风侵袭,减少冷空气对作物的直接影响,使农作物避免受低温霜冻的危害。

喷施生长调节剂:在霜冻来临前一天或发生冻害后喷施营养液或生长调节剂,如磷酸二氢钾等,以增强作物的抗性,预防或减轻冻害。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培土和排灌,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增施磷钾肥、叶面肥或草木灰等热性农家肥,促进植株生长,增强御寒能力。

另外,根据霜冻线的位置和变化趋势,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选择耐寒性强的作物品种和适宜的种植时间。为农民提供农业保险服务,减轻霜冻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者:王元红 天气气候高级工程师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返回人民网科普频道

(责编:邢郑、杨鸿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千百度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6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