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自我封闭?别再误解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了

流言:“孤独症=自我封闭?孤独症=天才?”

很多人认为孤独症患者就是有意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进行交流。而在影视作品的塑造下,很多人认为孤独症患者都是某个方面的天才。

流言分析:这是对孤独症的严重误解。

实际上孤独症患者只是因为社会认知功能发育障碍而无法产生社交的兴趣,有些孤独症患者也会表现出社交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干预引导,他们也能学会恰当的方法来与他人建立友谊。而孤独症患者的智力,也与普通人相似,既有超出常规的,也有不到平均的,更多的则处于普通水平。

有时,我们可能会在新闻报道中看见这样的事:

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有一个确诊了孤独症(俗称自闭症)的小男孩久米,因为当地没有专业康复机构,他的父亲带着他跋涉2000多公里,前往河南郑州寻求干预治疗。

北京的一位单亲妈妈将孤独症儿子托养在四线城市,自己独自在北京工作挣钱,因为她无法承受一线城市高昂的治疗托养成本,她说:“我和孩子就像两颗孤独的星球,在茫茫宇宙中无望地漂流。”

……

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因此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以呼吁人们关注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这些孤独症小患者,看得见、听得见、会说话,但却拒绝对视,对亲人的呼唤置若罔闻,常常一言不发;他们看起来与其他孩子别无两样,但却像星星一样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懂如何与外界交流,也很难被社会所接纳。那么,到底什么是孤独症呢?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简称孤独症,也被叫做自闭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病因尚不清楚,通常在儿童早期发育阶段(3岁前)出现,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等心理发育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全球约有0.76%的儿童患有孤独症,而我国儿童孤独症流行率约为0.7%。根据2023年4月发布的《2022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指出,中国孤独症人群数量超过1000万人,其中0~14岁儿童约有300万~500万人,孤独症已经成为最主要、最严重的儿童精神疾病之一。

孤独症儿童除了在认知功能发育存在障碍以外,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如注意力缺陷、多动、睡眠障碍、破坏及冲动行为控制障碍、强迫症等,这让孤独症儿童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诸多困难,还很难被社会所接纳。

孤独症儿童几乎无法融入普通的学校,到小学四年级,他们的退学比例超过80%,只能去接受特殊教育或专业康复干预。根据《2023年孤独症行业影响力报告》,77.64%的成年孤独症人士并未就业,仅有11.18%实现辅助性就业。

大众对孤独症的常见误解

孤独症患者本身就很艰难了,而对孤独症不了解的人们的误解,可能让这些患者的处境更加艰难。根据《2023年孤独症行业影响力报告》,59.24%的家长认为其他小朋友会拒绝与孤独症孩子玩耍,81.61%的孤独症儿童家长担心带着孩子出门会受到旁人异样的眼光。尽管孤独症是最主要、最严重的儿童精神疾病之一,但长久以来,对于孤独症仍然存在很多污名化和误解的现象。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说说。

1、孤独症不是天才就是智力缺陷?

在影视剧中,孤独症角色往往被描绘为某些领域的天才,例如电影《雨人》中患有孤独症的雷蒙是一个具有超强记忆力的天才,这实际上被称为“学者综合征”,大约仅有10%的孤独症患者会表现出某种特殊才能。

同样,孤独症也并不等同于智力一定会比别人差,尽管智力缺陷是孤独症患者常见的一种共病,但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大约有50%左右的孤独症患者具有正常的智商水平。

2、孤独症只是自我封闭?

很多人认为孤独症患者是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进行交流,这也是俗称“自闭症”的由来,但实际上孤独症患者只是因为社会认知功能发育障碍而无法产生社交的兴趣,有些孤独症患者也会表现出社交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干预引导,他们也能学会恰当的方法来与他人建立友谊。

3、孤独症只是发育慢,长大就好了?

很多人以为孤独症是儿童才会有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消失,但事实并非如此,孤独症是一种会伴随终生的疾病,需要长期的专业干预和照顾,才能具备基本的生活和学习能力。

4、孤独症患者不能上学或工作?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可能会表现出认知功能发育迟缓或缺陷,但大部分孤独症儿童经过一定的特殊教育后,也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可以进入正常学校就读的。

同样,孤独症患者在接受专业康复治疗后,在成年以后也有可能像普通人一样参加工作,或者通过残联的帮助进行辅助性就业。

孤独症儿童有哪些不一样?

孤独症儿童常常被称为是“来自星星的孩子”,是因为他们往往看起来跟普通孩子很不一样,这些异常往往在儿童3岁前就已见端倪,例如在12~18个月之间,孩子对自己的名字还没有反应,不会用手指指向某些物品以表达自己的兴趣,不会像其他小孩一样在婴儿车里玩耍。

根据《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主要有2个方面:社交困难和僵化的行为模式。具体来说,相对于正常孩子,孤独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异常表现。

1、缺乏交流能力

因为孤独症儿童一般在语言能力发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所以他们常常不太爱说话,比较沉默寡言,或者可能会重复同一句话,或语调显得比较机械呆板。

同时,他们在社会情感上也较为匮乏,这会让他们不喜欢主动和别人交流,同时也不太会回应别人的主动搭话。

当我们在与孤独症儿童交流的时候,还会发现他们常常会回避眼神交流,看起来面无表情,也不会像其他人一样使用肢体语言或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2、难以建立和维持社交关系

因为孤独症儿童往往对其他人缺乏兴趣,所以也不会主动去和别人交朋友,在交往过程中也会表现出被动和退缩的态度。

即使与他们建立了社交关系,但是由于他们难以体会对方的感受,常常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表现所隐含的意思,所以他们的社交关系也很容易破裂。

3、刻板的行为模式和兴趣

孤独症儿童可能会坚持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例如总是用特定的方式玩玩具,每天都要走同样的路线或吃同样的东西,总是用同样的方式打招呼等等。即使是一点点微小的变化也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极度痛苦,所以他们很难适应陌生的环境。

此外,孤独症儿童的兴趣往往是狭窄且强烈的,他们可能只喜欢特定的几种物品或事情,而且对这些物品或事情有强烈的依恋,例如喜欢一直玩同样的玩具,即使玩一天也不会觉得腻,而当这个玩具被拿走时,他们会表现出很明显的分离焦虑。

4、异常极端的感官反应

孤独症儿童有时候可能会对一些很小的事情有过度的反应,例如无法忍受某种特定的声音,拒绝触摸某种质地的物品,但有时候可能又会特别迷恋某种灯光,喜欢一直摸着或抱着某种东西等等。

但有时候他们也可能会对有些环境因素毫无反应,例如被热水烫着了也不会缩手,受伤了也没有感觉等等。

总而言之,孤独症是最主要、最严重的儿童精神疾病之一,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药物或干预方法能够彻底治疗孤独症,但是孤独症儿童不应该为此受到污名化和歧视,他们对他人和世界并没有恶意,他们只是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每一个孤独症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尽管孤独症儿童在认知功能上存在缺陷和不平衡,但经过专业的康复治疗、特殊教育,以及家长的悉心照料,也能拥有基本的学习和生活能力,像普通人一样健康快乐地生活。

作者:ACC心理科普

审核: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小洋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返回人民网科普频道

(责编:邢郑、杨鸿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千百度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