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Elasticsearch如何保证数据不丢失? - 玄机博客-数据库论坛-技术交流-玄机博客

【es】Elasticsearch如何保证数据不丢失?

【es】Elasticsearch如何保证数据不丢失?

我们大概已经知道了 Elasticsearch处理数据的流程,其中在Elasticsearch和磁盘之间还有一层称为FileSystem Cache的系统缓存,正是由于这层cache的存在才使得es能够拥有更快搜索响应能力。

我们都知道一个index是由若干个segment组成,随着每个segment的不断增长,我们索引一条数据后可能要经过分钟级别的延迟才能被搜索,为什么有种这么大的延迟,这里面的瓶颈点主要在磁盘。

持久化一个segment需要fsync操作用来确保segment能够物理的被写入磁盘以真正的避免数据丢失,但是fsync操作比较耗时,所以它不能在每索引一条数据后就执行一次,如果那样索引和搜索的延迟都会非常之大。

所以这里需要一个更轻量级的处理方式,从而保证搜索的延迟更小。

这就需要用到上面提到的FileSystem Cache,所以在es中新增的document会被收集到indexing buffer区后被重写成一个segment然后直接写入filesystem cache中,这个操作是非常轻量级的,相对耗时较少,之后经过一定的间隔或外部触发后才会被flush到磁盘上,这个操作非常耗时。但只要sengment文件被写入cache后,这个sengment就可以打开和查询,从而确保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搜到,而不用执行一个full commit也就是fsync操作,这是一个非常轻量级的处理方式而且是可以高频次的被执行,而不会破坏es的性能。

如下图:


image.png
image.png

在elasticsearch里面,这个轻量级的写入和打开一个cache中的segment的操作叫做refresh,默认情况下,es集群中的每个shard会每隔1秒自动refresh一次,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es是近实时的搜索引擎而不是实时的,也就是说给索引插入一条数据后,我们需要等待1秒才能被搜到这条数据,这是es对写入和查询一个平衡的设置方式,这样设置既提升了es的索引写入效率同时也使得es能够近实时检索数据。

refresh的用法如下:


image.png

refresh操作相比commit操作是非常轻量级的但是它仍然会耗费一定的性能,所以不建议在每插入一条数据后就执行一次refresh命令,es默认的1秒的延迟对于大多数场景基本都可以接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业务场景都需要每秒都refresh一次,如果你短时间内要索引大量的数据,为了优化索引的写入速度,我们可以设置更大的refresh间隔,从而提升写入性能,命令如下:

image.png

上面的参数是可以随时动态的设置到一个存在的索引里面,如果我们正在插入超大索引时,我们完全可以先关闭掉这个refresh机制,等写入完毕之后再重新打开,这样以来就能大大提升写入速度。
命令如下:


image.png

注意refresh_interval的参数是可以带时间周期的,如果你只写了个1,那就代表每隔1毫秒刷新一次索引,所以设置这个参数时务必要谨慎。

我们已经知道在elasticsearch中每个shard每隔1秒都会refresh一次,每次refresh都会生成一个新的segment,按照这个速度过不了多久segment的数量就会爆炸,所以存在太多的segment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每一个segment都会占用文件句柄,内存资源,cpu资源,更加重要的是每一个搜索请求都必须访问每一个segment,这就意味着存在的segment越多,搜索请求就会变的更慢。

那么elaticsearch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实际上elasticsearch有一个后台进程专门负责segment的合并,它会把小segments合并成更大的segments,然后反复这样。
在合并segments的时候标记删除的document不会被合并到新的更大的segment里面,所有的过程都不需要我们干涉,es会自动在索引和搜索的过程中完成,合并的segment可以是磁盘上已经commit过的索引,也可以在内存中还未commit的segment:

(1)在索引时refresh进程每秒会创建一个新的segment并且打开它使得搜索可见

(2)merge进程会在后台选择一些小体积的segments,然后将其合并成一个更大的segment,这个过程不会打断当前的索引和搜索功能。

image.png

(3)一旦merge完成,旧的segments就会被删除,流程如下:


image.png
image.png

至此原来标记伪删除的document都会被清理掉,如果不加控制,合并一个大的segment会消耗比较多的io和cpu资源,同时也会搜索性能造成影响,所以默认情况下es已经对合并线程做了资源限额以便于它不会搜索性能造成太大影响。

api如下:

image.png

或者不限制:


image.png

es的api也提供了我们外部发送命令来强制合并segment,这个命令就是optimize,它可以强制一个shard合并成指定数量的segment,这个参数是:max_num_segments ,一个索引它的segment数量越少,它的搜索性能就越高,通常会optimize成一个segment。

需要注意的是optimize命令不要用在一个频繁更新的索引上面,针对频繁更新的索引es默认的合并进程就是最优的策略,optimize命令通常用在一个静态索引上,也就是说这份索引没有写入操作只有查询操作的时候是非常适合用optimize来优化的,比如说我们的一些日志索引,基本都是按天,周,或者月来索引的,只要过了今天,这周或这个月就基本没有写入操作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optimize命令,来强制合并每个shard上索引只有一个segment,这样查询性能就能大大提升。

api如下:


image.png

注意,由外部发送的optimize命令是没有限制资源的,也就是你系统有多少IO资源就会使用多少IO资源,这样可能导致某一段时间内搜索没有任何响应,所以如果你计划要optimize一个超大的索引,你应该使用shard allocation功能将这份索引给移动到一个指定的node机器上,以确保合并操作不会影响其他的业务或者es本身的性能。

在elasticsearch和磁盘之间还有一层cache也就是filesystem cache,大部分新增或者修改,删除的数据都在这层cache中,如果没有flush操作,那么就不能100%保证系统的数据不会丢失,比如突然断电或者机器宕机了,但实际情况是es中默认是30分钟才flush一次磁盘,这么长的时间内,如果发生不可控的故障,那么是不是必定会丢失数据呢?

很显然es的设计者早就考虑了这个问题,在两次full commit操作(flush)之间,如果发生故障也不能丢失数据,那么es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es里面引入了transaction log(简称translog),这个log的作用就是每条数据的任何操作都会被记录到该log中,非常像Hadoop里面的edits log和hbase里面的WAL log,如下图:

image.png

transaction log的工作流程如下:

(1)当一个文档被索引时,它会被添加到内存buffer里面同时也会在translog里面追加

(2)当每个shard每秒执行一次refresh操作完毕后,内存buffer会被清空但translog不会。

过程如下:


image.png

上面过程如下图:


image.png

(3)随着更多的document添加,内存buffer区会不断的refresh,然后clear,但translog数量却越增越多,如下图:


image.png

(4)当达到默认的30分钟时候,translog也会变得非常大,这个时候index要执行一次flush操作,同时会生成一个新的translog文件,并且要执行full commit操作,流程如下:

image.png

如下图:


image.png

tanslog的作用就是给所有还没有flush到硬盘上的数据提供持久化记录。

当es重启时,它首先会根据上一次停止时的commit point文件把所有已知的segments文件给恢复出来,然后再通过translog文件把上一次commit point之后的所有索引变化包括添加,删除,更新等操作给重放出来。

除此之外tanslog文件还用于提供一个近实时的CURD操作,当我们通过id读取、更新或者删除document时,es在从相关的segments里面查询document之前,es会首先从translog里面获取最近的变化,这样就意味着es总是近实时的优先访问最新版本的数据。

我们知道执行flush命令之后,所有系统cache中的数据会被同步到磁盘上并且会删除旧的translog然后生成新的translog,默认情况下es的shard会每隔30分钟自动执行一次flush命令,或者当translog变大超过一定的阈值后。

flush命令的api如下:


image.png

flush命令基本不需要我们手动操作,但当我们要重启节点或者关闭索引时,最好提前执行一下flush命令作为优化,因为es恢复索引或者重新打开索引时,它必须要先把translog里面的所有操作给恢复,所以也就是说translog越小,recovery恢复操作就越快。

我们知道了tangslog的目的是确保操作记录不丢失,那么问题就来了,tangslog有多可靠?

默认情况下,translog会每隔5秒或者在一个写请求(index,delete,update,bulk)完成之后执行一次fsync操作,这个进程会在所有的主shard和副本shard上执行。

这个守护进程的操作在客户端是不会收到200 ok的请求。

在每个请求完成之后执行一次translog的fsync操作还是比较耗时的,虽然数据量可能比并不是很大。

默认的es的translog的配置如下:


image.png

如果在一个大数据量的集群中数据并不是很重要,那么就可以设置成每隔5秒进行异步fsync操作translog,配置如下:

image.png

上面的配置可以在每个index中设置,并且随时都可以动态请求生效,所以如果我们的数据相对来说并不是很重要的时候,我们开启异步刷新translog这个操作,这样性能可能会更好,但坏的情况下可能会丢失5秒之内的数据,所以在设置之前要考虑清楚业务的重要性。

如果不知道怎么用,那么就用es默认的配置就行,在每次请求之后就执行translog的fsycn操作从而避免数据丢失。

参考

为什么说Elasticsearch搜索是近实时的?
https://mp.weixin.qq.com/s/Xqmty7S1heVDkRfrALoxBg

Elasticsearch如何保证数据不丢失?
https://mp.weixin.qq.com/s/zGbuft5vYJAvHGLYv4QR7w

Elasticsearch里面的segment合并
https://mp.weixin.qq.com/s/kzLgAvq2jIZDxLXp-Hk_2A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