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同学在之前的介绍大模型 Prompt 提示词的文章中(高效编写大模型 Prompt 提示词,解锁 AI 无限创意潜能),曾把大模型比作成一位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且不知疲惫的“大师”。我们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等一些通用知识方面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均可通过 Prompt 提示词就能从“大师”那里得到期望的结果。
但是,在某些垂直场景的特定任务(包括:个性化服务、内部私有数据等)中,这位“大师”可能就不一定能胜任了:
- 数据隐私安全: 保密项目、创业团体和企业内部数据是需要保证绝对安全的,“大师”的知识来自预训练的公开数据,在推理时就缺乏这方面知识。
- Prompt 长度和截取: 使用清晰详细的 Prompt 提示词,确实能帮助“大师”理解我们需求,从而更好的输出结果。但是大模型对输入序列的长度有限制,超长会被截断,同时超长的 Prompt 提示意味着推理成本更高、推理效率更低,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 个性化需求: 预训练的大模型,其对问题的理解和输出方式基本固定,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标记好的结构化数据,让“大师”进一步学习(即:微调),通过调整“大师”的知识(即:调整大模型参数),达到处理特定任务的能力。
根据我们需要调整的大模型的参数量,微调技术大致可以分为 2 种:
- 全量微调 即FFT(Full Fine-Tuning),它使用特定领域的数据集对模型的所有参数进行调整,微调的参数量跟预训练时一样多,训练成本和资源会很高,同时可能因数据集等原因出现过拟合问题,导致发生灾难性遗忘(Catastrophic Forgetting),即我们可能会让大模型在某个领域的能力变的更好,但也可能会让原来其它表现好领域的能力变差。
- 参数高效微调 即PEFT(Parameter-Efficient Fine-Tuning),它仅更新模型中的小部分参数,保持大部分预训练权重不变,在保持模型性能的同时减少所需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可在有效避免过拟合问题的同时,还有助于保留模型在广泛任务上的通用知识(即:泛化能力)。
LoRA(Low-Rank Adaptation)是一种高效的大模型PEFT微调技术,它是通过在预训练模型的关键层(如全连接层和自注意力层)之间添加低秩矩阵来完成微调。这些低秩矩阵的引入使得模型能够适应新的任务,而无需改变原有的大量参数。由于低秩矩阵的参数数量远小于原有层的参数数量,这就大大减少了需要训练的参数总数。
LoRA的优势在于,即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有效地对大型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使其适应各种下游任务,如文本分类、命名实体识别等。此外,由于 LoRA 的微调通常只需要较少的数据,这也使得它成为小数据集场景下的一个有力工具。
老牛同学将通过本教程,基于Qwen2-0.5B开源的预训练大模型,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大模型文本分类能力的微调。在 AI 蓬勃发展的今天,老牛同学期望能通过本教程,与大家一起在我们的 AI 知识库里新增储备微调知识,逐步做到肚里有货,从容不迫。
完成一次完整的大模型微调,大致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 环境准备: 主要是 Python 依赖库安装
- 数据集准备: 针对特定任务,准备相关的数据,数据内容包含Prompt 提示词和输出即可
- 准备大模型: 我们可以通过 HF、ModelScope 等下载预训练大模型权重
- 大模型微调: 包括加载大模型、数据集格式化处理、LoRA 参数准备等。最后,微调过程我们通过swanlab可视化界面查看
环境准备和安装依赖包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Miniconda安装 Python 依赖库:
# 切换环境
conda activate PY3.12.2
# 安装依赖库
pip install transformers datasets peft accelerate modelscope swanlab
如果我们还没有安装好Miniconda包管理工具,请先移步此文完成大模型基础环境配置:大模型应用研发基础环境配置(Miniconda、Python、Jupyter Lab、Ollama 等)
以上 6 个库的主要用途简单介绍:
- transformers HuggingFace 出品的深度学习框架,是 NLP(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流行的训练与推理框架。在本教程中主要用于加载模型、训练以及推理。
- datasets HuggingFace 出品的数据集工具,在本教程中主要用于加载数据集。
- peft HuggingFace 出品的微调工具,是一个流行的实现 LoRA 和其他微调技术的库。本教程中主要用于微调训练,与微调后模型推理。
- accelerate HuggingFace 出品的帮助简化分布式训练和混合精度训练的库。本教程中主要用于支持混合精度训练。
- modelscope ModelScope 库使开发人员能够通过丰富的 API 设计执行推理、训练和评估,从而促进跨不同 AI 领域的最先进模型的统一体验。代码中将主要用于在国内环境中下载 Qwen 大模型。
- swanlab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品,深度学习实验管理与训练的可视化工具,可记录整个实验的超参数、指标、训练环境、Python 版本等,并通过可视化图表展示,帮助我们分析训练的结果。本教程中主要用于记录指标和可视化界面。
数据集准备和处理
ModelScope 上有很多公开免费的数据集供我们使用:datasets
本教程我们使用的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进行分类的数据集:zh_cls_fudan-news
git lfs install
git clone https://www.modelscope.cn/datasets/swift/zh_cls_fudan-news.git
下载完成之后,我们会看到 2 个后缀为.jsonl
的文件:
zh_cls_fudan-news
├── README.md
├── dataset_infos.json
├── test.jsonl
└── train.jsonl
.jsonl
文件一般存储的是多行文本,每一行文本是一个 JSON 格式内容,即是多行 JSON 格式内容组合的文件。
train.jsonl
是训练的输入文件,而test.jsonl
则是训练的验证文件。他们每行 JSON 格式内容都包含text
、category
和output
共 3 个属性,分代表模型输入、可选的分类列表和最终模型输出的分类。
我们对大模型微调的目标,就是希望微调后的大模型能够根据text
和category
组成的提示词,输出正确的output
分类。
预训练大模型准备
本教程中,老牛同学使用的是Qwen2-0.5B模型,我们把大模型下载到本地(目录:Qwen2-0.5B
):
git lfs install
git clone https://www.modelscope.cn/qwen/Qwen2-0.5B.git
如果 Git 克隆失败中断,可以继续克隆下载:
cd Qwen2-0.5B
git lfs pull
大模型微调
大模型微调包括:包括加载大模型、数据集格式化处理、LoRA 参数准备等。最后,微调过程我们通过SwanLab可视化界面监控整个微调过程。
微调可视化配置
我们使用SwanLab来监控整个训练过程,并评估最终的模型效果。如果是第一次使用 SwanLab,则需要注册 SwanLab 账号:https://swanlab.cn,注册成功之后,在用户设置页面复制API Key,在训练开始时需要用到。
为了便于我们查看我们微调的数据,我们还需要创建一个项目(项目名称:Qwen2-FineTuning
):
大模型加载、设置和微调
由于微调涉及到好几步,老牛同学强烈建议大家使用Jupyter Lab工具进行代码调试和验证,它可以把整个代码分成多个区块,单个区块可以多次执行。若还没有配置Jupyter Lab工具,建议先移步此文完成大模型基础环境配置:大模型应用研发基础环境配置(Miniconda、Python、Jupyter Lab、Ollama 等)
因为涉及到不同的代码片段,老牛同学直接粘贴完整代码,通过代码注释和代码后面进行说明(文件名:Qwen2-0.5B-train.py
,完整的代码和数据,老牛同学在评论区提供仓库地址):
# Qwen2-0.5B-train.py
import json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torch
from datasets import Dataset
from modelscope import AutoTokenizer
from swanlab.integration.huggingface import SwanLabCallback
from peft import LoraConfig, TaskType, get_peft_model
from transformers import AutoModelForCausalLM, TrainingArguments, Trainer, DataCollatorForSeq2Seq
import os
import swanlab
# 权重根目录
BASE_DIR = 'D:\ModelSpace\Qwen2'
# 设备名称
device = '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 数据集处理函数,包括: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
def dataset_jsonl_transfer(origin_path, new_path):
"""
将原始数据集转换为大模型微调所需数据格式的新数据集
"""
messages = []
# 读取原JSONL文件
with open(origin_path, "r", encoding="utf-8") as file:
for line in file:
# 解析每一行原始数据(每一行均是一个JSON格式)
data = json.loads(line)
text = data["text"]
catagory = data["category"]
output = data["output"]
message = {
"input": f"文本:{text},分类选项列表:{catagory}",
"output": output,
}
messages.append(message)
# 保存处理后的JSONL文件,每行也是一个JSON格式
with open(new_path, "w", encoding="utf-8") as file:
for message in messages:
file.write(json.dumps(message, ensure_ascii=False) + "\n")
# 在使用数据集训练大模型之前,对每行数据进行预处理
def process_func(example):
"""
将数据集进行预处理
"""
MAX_LENGTH = 384
input_ids, attention_mask, labels = [], [], []
instruction = tokenizer(f"<|im_start|>system\n你是一个文本分类领域的专家,你会接收到一段文本和几个潜在的分类选项列表,请输出文本内容的正确分类<|im_end|>\n<|im_start|>user\n{example['input']}<|im_end|>\n<|im_start|>assistant\n", add_special_tokens=False) # add_special_tokens 不在开头加 special_tokens
response = tokenizer(f"{example['output']}", add_special_tokens=False)
input_ids = instruction["input_ids"] + response["input_ids"] + [tokenizer.pad_token_id]
attention_mask = instruction["attention_mask"] + response["attention_mask"] + [1] # 因为eos token咱们也是要关注的所以 补充为1
labels = [-100] * len(instruction["input_ids"]) + response["input_ids"] + [tokenizer.pad_token_id]
if len(input_ids) > MAX_LENGTH: # 做一个截断
input_ids = input_ids[:MAX_LENGTH]
attention_mask = attention_mask[:MAX_LENGTH]
labels = labels[:MAX_LENGTH]
return {
"input_ids": input_ids,
"attention_mask": attention_mask,
"labels": labels
}
# 加载预训练模型和分词器
model_dir = os.path.join(BASE_DIR, 'Qwen2-0.5B')
tokenizer = AutoTokenizer.from_pretrained(model_dir, use_fast=False, trust_remote_code=True)
model = AutoModelForCausalLM.from_pretrained(model_dir, device_map=device, torch_dtype=torch.bfloat16)
model.enable_input_require_grads() # 开启梯度检查点时,要执行该方法
# 加载、处理数据集和测试集
train_dataset_path = os.path.join(BASE_DIR, 'zh_cls_fudan-news', 'train.jsonl')
test_dataset_path = os.path.join(BASE_DIR, 'zh_cls_fudan-news', 'test.jsonl')
train_jsonl_new_path = os.path.join(BASE_DIR, 'train.jsonl')
test_jsonl_new_path = os.path.join(BASE_DIR, 'test.jsonl')
if not os.path.exists(train_jsonl_new_path):
dataset_jsonl_transfer(train_dataset_path, train_jsonl_new_path)
if not os.path.exists(test_jsonl_new_path):
dataset_jsonl_transfer(test_dataset_path, test_jsonl_new_path)
# 得到微调数据集
train_df = pd.read_json(train_jsonl_new_path, lines=True)
train_ds = Dataset.from_pandas(train_df)
train_dataset = train_ds.map(process_func, remove_columns=train_ds.column_names)
# 创建LoRA配置
config = LoraConfig(
task_type=TaskType.CAUSAL_LM,
target_modules=["q_proj", "k_proj", "v_proj", "o_proj", "gate_proj", "up_proj", "down_proj"],
inference_mode=False, # 训练模式
r=8, # Lora 秩
lora_alpha=32, # Lora alaph,具体作用参见 Lora 原理
lora_dropout=0.1, # Dropout 比例
)
# 将LoRA应用于模型
model = get_peft_model(model, config)
# 创建微调参数
args = TrainingArguments(
output_dir=os.path.join(BASE_DIR, 'output', 'Qwen2-0.5B'),
per_device_train_batch_size=4,
gradient_accumulation_steps=4,
logging_steps=10,
num_train_epochs=2,
save_steps=100,
learning_rate=1e-4,
save_on_each_node=True,
gradient_checkpointing=True,
report_to="none",
)
# SwanLab微调过程回调数据
swanlab_callback = SwanLabCallback(project="Qwen2-FineTuning", experiment_name="Qwen2-0.5B")
trainer = Trainer(
model=model,
args=args,
train_dataset=train_dataset,
data_collator=DataCollatorForSeq2Seq(tokenizer=tokenizer, padding=True),
callbacks=[swanlab_callback],
)
# 开始微调
trainer.train()
# 模型结果结果评估
def predict(messages, model, tokenizer):
text = tokenizer.apply_chat_template(
messages,
tokenize=False,
add_generation_prompt=True
)
model_inputs = tokenizer([text], return_tensors="pt").to(device)
generated_ids = model.generate(
model_inputs.input_ids,
max_new_tokens=512
)
generated_ids = [
output_ids[len(input_ids):] for input_ids, output_ids in zip(model_inputs.input_ids, generated_ids)
]
return tokenizer.batch_decode(generated_ids, skip_special_tokens=True)[0]
# 模型评估:获取测试集的前10条测试数据
test_df = pd.read_json(test_jsonl_new_path, lines=True)[:10]
test_text_list = []
for index, row in test_df.iterrows():
instruction = row['你是一个文本分类领域的专家,你会接收到一段文本和几个潜在的分类选项列表,请输出文本内容的正确分类']
input_value = row['input']
messages = [
{"role": "system", "content": f"{instruction}"},
{"role": "user", "content": f"{input_value}"}
]
response = predict(messages, model, tokenizer)
messages.append({"role": "assistant", "content": f"{response}"})
result_text = f"{messages[0]}\n\n{messages[1]}\n\n{messages[2]}"
test_text_list.append(swanlab.Text(result_text, caption=response))
swanlab.log({"Prediction": test_text_list})
swanlab.finish()
以上就是大模型微调的全部代码,微调的总体流程如下:
- 首先,我们通过PyTorch库检查 CUDA 是否可用,优先使用 CUDA 设备,否则退回 CPU 设备
- 然后,定义了 2 个函数:分别是数据集预处理函数、单行数据预处理函数(主要用于把原始数据集映射成大模型微调的数据内容)
- 接着准备开始微调了,首先加载预训练模型和分词器,
trust_remote_code=True
代表从本地磁盘加载模型权重 - 然后使用定义好的函数,处理原始数据集,并处理为微调数据集
- 接着创建LoRA配置,并把LoRA配置应用于预训练模型
- 接下来创建微调参数(
output_dir="./output/Qwen2-0.5B"
代表微调之后的权重文件目录),并设置SwanLab回调函数 - 最后,启动微调:
trainer.train()
- 微调完成之后,我们通过 10 条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评估验证
从原始数据集映射成大模型数据集进度、速度和耗时(共 4000 条数据):
我们启动模型微调后,SwanLab 需要我们输入API Key,输入即可。
查看微调进展
我们可以在Jupyter Lab中直接开启看板,非常方便的查看微调情况。
微调完成,可以看到在测试样例评估上,微调后Qwen2大模型能够给出准确的文本分类:
至此,我们已经完成了Qwen2-0.5B大模型的微调工作,接下来就可以使用微调后模型完成特定任务了(文本分类)!
本教程所有的源代码,老牛同学展示在评论区,大家可以获取源文件进行模型微调!
LivePortrait 数字人:开源的图生视频模型,本地部署和专业视频制作详细教程
基于 Qwen2/Lllama3 等大模型,部署团队私有化 RAG 知识库系统的详细教程(Docker+AnythingLLM)
使用 Llama3/Qwen2 等开源大模型,部署团队私有化 Code Copilot 和使用教程
本地部署 GLM-4-9B 清华智谱开源大模型方法和对话效果体验
玩转 AI,笔记本电脑安装属于自己的 Llama 3 8B 大模型和对话客户端
ChatTTS 开源文本转语音模型本地部署、API 使用和搭建 WebUI 界面
Ollama 完整教程:本地 LLM 管理、WebUI 对话、Python/Java 客户端 API 应用
1.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依据。用户在使用本站内容时,应自行判断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承担相应风险。
2.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仅用于交流学习研究知识,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邮件或站内私信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3.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4.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内含的设计思想和原理,通过安装、显示、传输或者存储软件等方式使用软件的,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您需知晓本站所有内容资源均来源于网络,仅供用户交流学习与研究使用,版权归属原版权方所有,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用户本人下载后不能用作商业或非法用途,需在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否则后果均由用户承担责任;如果您访问和下载此文件,表示您同意只将此文件用于参考、学习而非其他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您自行承担,如果您喜欢该程序,请支持正版软件,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
5.本站是非经营性个人站点,所有软件信息均来自网络,所有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研究目的,并不贩卖软件,不存在任何商业目的及用途
暂无评论内容